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人物 > 历史故事网10篇

历史故事网10篇

时间:2018-11-11 来源:励志人物 点击:

【www.xjwk.net--励志人物】

一:[历史故事网]历史故事:商鞅的故事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着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生平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西河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梁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毖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太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商鞅变法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战国史》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据此,秦孝公三年已‘用鞅法’,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卫鞅为左庶长。但是《史记商君列传》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据此则下令变法,应在秦孝公六年卫鞅任左庶长之后。两说相较,当以后说为是。《战国策秦策》一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韩非子和氏篇》又说: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王先谦《集解》认为‘八’上脱‘十’字,是对的。从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以后,到二十四年孝公去世,首尾19年,以整年来计,正是18年。”据此,商鞅第一次变法应在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40年,卫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昂,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西河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此大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15个邑,号为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商鞅南门立木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其实在商鞅树木立威之前,吴起也采用过同样的手段。在吴起人西河郡长官时,把一根木头立在城南,规定谁能推到木头就封他做长大夫的官。结果真有人这样做了,做的人也被封了官了。商鞅的做法流传下来而吴起的则没有。
  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主要有下列三点:1。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将李悝《法经》颁布实行,增加了连坐法。就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告发,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不告发的腰斩。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客舍收留无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主人与“奸人”同罪。2。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斩敌甲士首级一颗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

二:[历史故事网]让我感动的历史故事_400字


  我知道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这个故事这样的:有一个地方年年有洪水,大禹想治洪水。他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一次,他看见几个小孩在玩一个游戏。这游戏是他找到了治水的办法。于是,他找了许多人跟他一起治洪水。有一次,大禹路过家门,想到有几年没回家了,便想进去看看。这时,屋里传来了骂声,他怕撞到了母亲的气头上。所以治洪水去了。过了几年,大禹路过家门。屋里传来了笑声,大禹想:家里有笑声,说明家里很好,还进去干什么?所以有治洪水去了。又过了几年,大禹路过家门。屋里出来了一个小孩,问大禹:“伯伯,您认识大禹吗?”大禹笑着说:“认识啊,你有什么事吗?”那个小孩让大禹捎口信儿。大禹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终于,他治好了洪水。
  大禹这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令我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定要像大禹那样帮助百姓,乐于助人,创造幸福生活。
  牛山中小四年级:露露花仙子
 

三:[历史故事网]历史故事: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荡漾,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纪录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路过连年吞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区别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全国”,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革新,使齐国强盛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华夏第-个霸主。
  晋文公(姬重耳)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带领楚、郑、陈等园部队围攻宋国京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用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泰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气力。尔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震怒,出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下令队伍向退却却九十里。古代部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舌”,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给很利便,又便于汇合齐、秦、宋等友邦部队,集中军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斗。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着名战例。今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犒赏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华夏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兼并了一些小柄,国力强大。齐国宏掉队,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

四:[历史故事网]让我感动的历史故事_600字


  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我小的时候到现在经历过许多事,有高兴的、悲伤的、难忘的、有趣的……从书本上也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段齑划粥》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范仲淹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身于贫苦人家,两岁丧父,母亲由于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别处。
  范仲淹读书非常专心。十多岁时,他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等它凝成冻子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当饭吃。菜呢,更简单!切几根咸菜就行了。后世把这件事称为“断齑划粥”。齑,指的就是咸菜。
  范仲淹有个同学,看见范仲淹每天只吃点稀粥,便送了他很多美食。过了几天,同学发现,他送的食物范仲淹并没有吃,已经放坏了,很不高兴。范仲淹说:“我并非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今要是享受了佳肴美食,恐怕将来就吃不得苦了。”
  范仲淹对民间疾苦深为同情、他做官以后,提出了许多改革弊政的主张。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范仲淹那种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他教育人们只有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是啊,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在学习上,只有不畏艰苦,才能攀登科学高峰。如果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就应当迎着困难上!以后,在学习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合肥市华府骏苑小学六年级:王宝妍

五:[历史故事网]历史故事:沙丘政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通过多年战争,终于统一了天下。他怀着胜利者的喜悦,称自己为始皇帝,要将开创的江山传承千秋万代。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一个宦官竟然搅动起一场政治风暴——赵高主谋发动的沙丘政变,不仅没有让长子扶苏成为皇朝的继承人,而且使这一番基业仅仅延续了十五年,便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灰飞烟灭了。
  始皇立遗诏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带着一干随从出巡,走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时病重。他厌恶说到死,群臣也没有谁敢提死的事。秦始皇一天天病重,终于觉得自己大限将近,于是写了一道诏书给戍守边疆的长子扶苏,要扶苏将兵权交给大将蒙恬,迅速赶回咸阳主持自己的葬礼。
  临终前,秦始皇始终有两件大事不能放心。一是他即位以来,资助了很多方士出海寻求仙药,或者建造炼丹炉炼制仙丹。多年过去,出海的方士从来没有回来过,炼丹的方士也没有炼成灵妙的仙丹。这让他一直很不甘心。二是皇位的继承人还没确定。尽管长子扶苏为人宽厚仁慈,有口皆碑,又是他最心爱的儿子。然而,此前他却一怒之下,将扶苏赶到边疆去和蒙恬一起戍边。
  扶苏被逐与历史上着名的坑儒一事密切相关。儒生卢生和侯生认为秦始皇贪恋权势,只重用狱吏之类的人。对于儒生,秦始皇只要求他们求药炼丹,而不真正尊重他们的才华。卢生和侯生决定不再为秦始皇效力,找了个机会就逃走了。这下可惹怒了秦始皇。他命令御史审问在咸阳的儒生,看他们是不是也在诽谤朝廷。儒生们经不起严刑拷打,互相揭发,最后有四百六十多人被牵扯进来。秦始皇下令将这些人全部在咸阳活埋,以示惩戒。
  扶苏对此很不忍心,劝谏道:“现在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来归附。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法孔子。您这么严重地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定。请您明察。”秦始皇正在气头上,不仅听不进任何劝告,而且盛怒之下将扶苏派到蒙恬军中去做监军。
  如今生命危在旦夕,秦始皇又想召回扶苏,让扶苏继承帝位。诏书写好密封后,交给了掌管符玺的中车府令赵高,命他派使者去送。秦始皇虽然还惦记着求取仙药的方士们,但继承人已定,江山基业后继有人,他也就不太担心了。没过几天,五十岁的秦始皇在途中病逝。
  不料,平时不起眼的小角色赵高,这时突然感到机会来了。他要联合随行的王子胡亥和左丞相李斯,做一件瞒天过海的大事。

六:[历史故事网]历史故事:安史之乱_150字


  唐玄宗执政后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号大燕皇帝,之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不久安禄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此次叛变持续了8年,史称“安史之乱”,也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七:[历史故事网]历史故事: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政治
  唐太宗即位後,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令隋末动汤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分权行政
  中国君主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权。这种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

八:[历史故事网]历史故事 彼得一世(一)

  1.动乱的童年
  1672年5月30日早晨,天刚蒙蒙亮,俄国首都莫斯科城里大大小小的教堂就一个接一个响起了钟声。睡眼惺忪的人们打开窗户,又走上街头,互相打听出了什么事,是喜庆的钟声,还是不幸的丧事?穿着红色军服的骑兵三三两两结伴从街上驰过,一边跑一边喊:“祝贺沙皇陛下又得贵子!”“庆贺王子殿下诞生!”
  一个外地来的商人问身边的人:“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依洛维奇陛下一共几个孩子?”
  有个瘦瘦的男人看了一眼,说:“陛下一共生过五个儿子,活着的只有费多尔王子和伊凡王子两个。愿上帝保佑,这次生一个聪明强壮的儿子!”
  商人不明白地问道:“两个王子还……”
  瘦男人凑到他耳边,悄悄地说:“费多尔王子病势沉重,两条腿肿得跟腰那么粗,路也不能走。伊凡王子是个傻子,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来。这两位恐怕难以长寿,怎么能继承王位呢!”
  “听说沙皇陛下的女儿特别能干?”
  瘦男人说:“沙皇陛下的女儿确实才华出众,特别是大公主索菲亚,今年17岁,听说她懂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只可惜她是个女人,自古以来俄罗斯没有一个女皇。告诉你,今后可有好戏看了!”
  商人忙问:“什么好戏?”
  瘦男人低声而神秘地告诉他:“你可不能外传!王子、公主都是米洛斯拉夫斯卡雅皇后生的。如今皇后早去世了,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在当今朝廷里当政。新王子是娜塔丽?纳雷什金娜皇后生的,纳雷什金娜皇后的家族又是一派势力,这两个家族一向是水火难以相容啊!今后几年、十几年,怕是不得平安!”
  正说到这里,疾驰过来的骑兵们高声喝道:“不许交头接耳!庆贺王子殿下诞生!”
  商人和瘦男人交换了一下眼色,谁也不作声了,一起俯下身,向着克里姆林宫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大躬,又在胸前画了个十字。
  这天早晨,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依洛维奇在克里姆林宫,把自己关在一个安静的大厅里,吩咐不许任何人来打扰他。他等着星相学家为刚刚诞生的儿子占卜算封,预测一生的命运。此刻,他忧心忡忡,浮想联翩。
  沙皇今年四十三岁了,即位以来连年征战,俄国的版图越来越大,向北延伸到北冰洋,向东一直扩展到太平洋岸边,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从克里姆林宫的宝座向四外看去,到处都是敌视的目光,到处都潜伏着危机。俄国的西邻,有强大的瑞典扼住了俄国通往波罗的海的道路。从伊凡雷帝以来的一百几十年,和瑞典的战争就打了一百几十年。胜胜败败,进进退退,瑞典的军队甚至直接打到莫斯科城下,弄得全国上下惊恐不安,用尽全俄国力量,总是占不了上风。在波罗的海海滨夺取一个出海口的梦想从来没能实现,俄国不能从这里通往欧洲,还要时刻提防着强大的瑞典。向南看,凶狠的土耳其人简直让沙皇头疼万分。土耳其军队经常在边境骚扰,牢牢地占据在黑海岸边,挡住俄国向南扩张的通路。遥远的东邻是神秘的中国,听说那里富庶、繁荣,哥萨克的骑兵曾经远征到黑龙江一带,带回来了珍贵的毛皮、黄金。但是当地的中国居民拼死反抗,进展并不顺利。
  比起英国、法国,还有奥地利、西班牙,地域如此辽阔的俄罗斯,竟然还相当贫穷,甚至于没有一个理想的继承人。沙皇的身体已经日渐衰弱,十岁的大儿子费多尔病魔缠身,六岁的小儿子伊凡智力低下,实在不敢想将来怎么办。他现在只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年轻的皇后身上,但愿能生出一个强壮的儿子!
  这时候,星相学家轻轻地走到沙皇面前,报告说:“王子今天诞生,大喜大庆。他的星象和火星毗邻,古代罗马帝国称火星为战神玛尔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在王子面前,是一条通往辉煌功勋的胜利之路,战争之路,前途不可限量!”
  听到这里,沙皇的眉头舒展开了。他虔诚地仰望苍天,感谢着上帝。侍从乘机报告:众位大臣等着向他祝贺,已经恭候多时了。
  狂喜的沙皇命令:全国欢庆三天,鸣礼炮,放焰火,施舍穷人,大赦罪犯,赏赐群臣,在克里姆林宫举办大型宴会,庆贺王子诞生。最后,他让侍从重重赏赐了星相学家。
  “王子的名字?──”侍从大臣毕恭毕敬地问道。
  “彼得!”
  彼得的幼年是在豪华阔绰的宫廷中度过的。大臣、将军、贵族们对他前呼后拥,争相献媚。他有一辆黄金装饰的小马车,沙皇和皇后出去游玩,他乘在小马车里随行。屋里堆着数不清的玩具,宫女和小丑,为了让彼得开心想尽了办法。母以子贵,纳雷什金娜皇后的权力越来越大。她的哥哥、弟弟、老师,都当上了重臣。
  彼得四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老沙皇的生命。从这一天,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开始了。彼得的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彼得同父异母的哥哥费多尔登上了王位,历史书上称这位14岁的沙皇“多病而意志薄弱”。费多尔登基以后,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开始有计划地打击和排挤纳雷什金家族。纳雷什金娜皇后的哥哥被赶出了莫斯科,她的亲戚一个又一个被罢了官,被流放。主张改革政权的马特维也夫虽然曾任政府首席大臣,只因为他是皇后的教师,就被罢免了一切职务,囚禁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在政府里占据了各个重要位置。
  彼得和母亲受到冷遇,被迫搬出克里姆林宫,住在郊外的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村。昔日门庭若市的皇后门前,变得冷冷落落。
  费多尔王朝的大权实际掌握在索菲亚公主的手里。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从小就与众不同,有一副倔强的性格,聪明、威严,受过比较系统的教育,有强烈的权力欲。在她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大贵族、高级官吏和高级军官组成的集团。这个集团实际上统治着俄国。
  费多尔一共当了六年傀儡皇帝。这六年,很难说他有什么成绩和作为。随着他的病情不断加重,索菲亚经常守在弟弟的病床边,劝他早早立下遗嘱:既然费多尔没有儿子,就立弟弟伊凡王子为沙皇。让皇位继续保留在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手里,也就是说,仍然掌握在索菲亚手里。但是尽管索菲亚、费多尔、伊凡都是一母同胞,费多尔却一直没有同意把皇位传给呆傻多病的伊凡。1682年春天,费多尔去世了。
  沙皇的宝座传给谁?十六岁的伊凡,背后地索菲亚公主和整个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十岁的彼得,活泼聪明,体魄健壮,背后是已经失势的纳雷什金家族。
  许多贵族担心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独占政权,也担心索菲亚过于专横。他们和纳雷什金家族秘密联系,在1682年4月底,宣布彼得继任为沙皇,称为彼得一世。彼得的母亲娜塔丽亚?纳雷什金娜为摄政。彼得和母亲高高兴兴搬回了皇宫。
  据当时的历史书记载,摄政娜塔丽亚“心地善良,既不勤奋,又没有办事能力,智力平常。”她怎么斗得过野心勃勃、一心要夺权的索菲亚公主!当她不慌不忙地从外地召回自己的哥哥、弟弟、老师,想给他们在政府里安排职位的时候,索菲亚已经决定利用射击军发动政变了。
  射击军是俄国当时一支最重要的武装力量,负责保卫首都和警卫皇宫。射击军的武器装备最好,士兵待遇特别优惠,享有许多特权,比如作生意可以免税,可以和妻子儿女住在一起,不值勤的时候种一块地。许多年来过得悠闲自得。自从费多尔执政以来,他们的一些特权受到限制,再加上军官凶狠残暴,长期欠薪不发,射击军早就怨声载道,经常成群结伙地发牢骚,说怪话,不站岗、不出操,不满情绪一触即发。
  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乘机煽动,把这一切都归罪于纳雷什金一家,造谣说费多尔王子是被毒死的,伊凡王子已经被谋害,还挑拨说各种捐税会越来越重,射击军没法再维持下去了。
  这样,1682年5月15日,彼得继任沙皇还不到二十天,大规模的骚乱就爆发了。射击军的士兵高举着绣着圣母马利亚的旗帜,擂着战鼓,挥舞着刀枪,拖着大炮,狂热地叫骂着,包围了克里姆林宫,砸开了皇宫的大门,一直冲到了宫殿门口。
  “把纳雷什金家的人交出来!”
  “杀了这些叛徒!”
  “为伊凡王子报仇!”
  娜塔丽亚听见喊声,惊慌失措,急得六神无主。她想安抚狂怒的射击军,一只手拉着十岁的沙皇彼得,另一只手拉着16岁的伊凡王子,走到宫殿大门前想说伊凡王子还活得好好的,想劝射击军回到自己的营房,但是见到那阵势,一阵头晕,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娜塔丽亚过去的教师、在政府中担任过首席部长的马特维也夫,刚从流放地回来。他走到台阶上,对着一时不知所措的射军,态度温和地说明沙皇和王子都安然无恙,劝射击军离开皇宫。射击军看见伊凡王子没有死,他们犹豫了,低声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这时候,多尔戈鲁基公爵却傲慢地对射击军破口大骂,威胁说要严厉地进行惩罚。他举起马鞭,劈头盖脸地向射击军士兵抽去,喝令他们马上散开,滚回营房。
  射击军被激怒了。士兵们高叫着冲过去,抓住公爵,夺下他手里的皮鞭,把他高高地扔上天。当他落下来的时候,许多士兵用长矛对准他,他被多处刺穿。人群怒吼着:“把他剁成肉泥!”顷刻之间,这个穿着华丽、不可一世的公爵就变成一块块破碎的烂纷纷的肉块。
  愤怒的射击军又冲进皇宫,许多纳雷什金家族的贵族、官吏被搜出来,刀斧齐下。娜塔丽亚两手紧紧抱住马特维也夫,声嘶力竭地央求着。射击军把她拉开,马特维也夫被拖到院子里砍成碎块。射击军在皇宫里翻箱倒柜、砸门撬窗,进行疯狂的抢劫和屠杀。一次又一次用明晃晃的刀枪威胁娜塔丽亚和彼得,说要把他们一起收拾掉,斩草除根。
  纳雷什金家族和支持者被这次大屠杀大大削弱了。射击军大喊大叫,要求伊凡王子当沙皇,而且必须当第一沙皇,称为伊凡五世。彼得只能当第二沙皇。
  娜塔丽亚的摄政被撤销。新的女摄政是索菲亚公主,称为“女大公索菲亚殿下”。御前大臣是索菲亚的舅舅,这场政变的策划者和指挥者,绰号“凶神”的伊凡?米洛斯拉夫斯基。政府首脑是索菲亚的情夫和庞臣戈利津公爵。
  索菲亚毫不吝惜地用大量金钱赏赐射击军,射击军狂热地宣誓永远拥护她、忠实于她。可是过了不久,索菲亚又下令秘密处死射击军的司令官。她是要把这支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绝不能让一个大权在握又野心勃勃的人存在,哪怕这个司令官为她出了大力,立了大功。随即,她又巧妙地削弱了射击军的权力,悄悄地取消了给射击军的许多许诺。这样,索菲亚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彼得和他的母亲又一次被赶到莫斯科郊外的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村居住。这里远离皇宫,也远远地离开了权力和地位。
  五月政变短短的几天,给彼得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使他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刺激。屠杀和暴乱就在他的面前进行,血腥的拷打、残酷的折磨、临死的痛苦、恐吓和威胁,一连串的恐怖使他心惊胆战。他经常因为可怕的噩梦在深夜惊醒,经常因为受到刺激而脸部肌肉痉挛、歪扭,抽搐得说不出话。面部痉挛的毛病伴随了他整整一生。
  从权力的顶峰变得几乎一无所有,从尊贵的帝王变得生命安全随时受到威胁。这一切,对彼得的刺激太强烈了。从此,在他心里,种下了对索菲亚、对射击军深深的仇恨和深深的恐惧。
  索菲亚得意洋洋地登上宝座。她和宠信的大臣戈利津等人,经常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改革,谈论着使俄国富强起来的计划,但是,她真正热衷的是豪华舒适的享乐,是玩弄权术保住自己的统治,没有真正办成几件事。
  有一件大事应该载入史册,那就是在索菲亚摄政期间多次派遣俄军侵扰中国黑龙江流域,在这里建城堡,设哨卡,对中国居民烧杀抢掠,把珍贵的毛皮送回俄国。俄国侵占了黑龙江边的雅克萨,起了一个俄国名字“阿尔巴津”,妄图把这里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内地的基地。苏联的历史学家曾经十分公正地把这伙强盗建立的城堡叫做“阿尔巴津贼堡”。后来,中国的康熙皇帝命令围攻雅克萨,给俄国侵略军重大杀伤。索菲亚政府被迫同意进行边界谈判。
  索菲亚曾经组织了两次对土耳其的远征。她想通过战争打击土耳其,向南方扩展领土,打通黑海的出海口,转移国内对她不满的情绪。她任命情夫戈利津公爵挂帅远征。两次出征,规模庞大,耗费了巨额金钱,都以失败告终。索菲亚粉饰太平,为戈利津举行盛大的宴会祝捷、颁奖。纸里包不住火,战争的失败使几万名俄国士兵葬身异乡,国家财政极度困难,却没有为俄国增加哪怕是一寸领土。
  内政无所作为,外交接连受挫,索菲亚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许多贵族和官吏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转向彼得一世。
 

九:[历史故事网]历史故事:司马迁写《史记》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避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着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

十:[历史故事网]历史故事:张作霖虎口救子


  民国初年,奉天(今沈阳)城里有个军阀子弟团伙,时任陆军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的爱子张学良也是其中一员。这群公子哥从小养尊处优、自高自大。终于有一天,他们因为擅闯日本关东军驻地而被扣为人质,消息传至张作霖耳中,险些引发一场火拼。
  张作霖虎口救子当年住在国际马路附近的很多人都记得那天晚上的阵势。二十七师将近一万人从四面八方涌来,从北到南排满了马路东边的一侧。队伍前边,架起100多门炮,炮口高高扬起,都朝着路西边日本人的地界。一箱箱的炮弹就堆在旁边,所有的炮都已经上膛。
  张作霖骑着高头大马,伫立在路口。对面十几步远,就是小六子(张学良)被抓的地方。
  人马装备都到齐之后,张作霖清了清嗓子,向对面大声喊道:“小鬼子听着!我张作霖的脾气你们是知道的,我是最不怕来横的!半个小时后,还见不到我儿子,我就把你们所有的房子都炸平,所有的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少,通通杀死,一个不留!”张作霖说完,一抬手,身后近万人一齐重复道:“所有的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少,通通杀死,一个不留!”
  大约20分钟后,对面出现一辆平板车。灯光下看得很清楚,张学良等五个人被捆在一起,坐在车上。两个日本宪兵拿着火把,站在车两边。又一个日本人从黑暗中走出,手拿个铁皮喇叭喊话:“姓张的!几位公子都在这里,人还是完好的。不过,他们身上现在已经洒满了汽油,我们给你五分钟的考虑时间,或者退兵,或者亲眼看见你们的儿子被活活烧死!”
  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纵马跑来,神色紧张:“老七,咋办?小鬼子啥事都干得出来啊!”
  张作霖面无表情,说:“脱衣服。”
  张作霖用马鞭一指身后:“脱,所有人都脱!”汤玉麟一声令下,近万人都脱光了膀子。张作霖也把上衣脱掉,脖子上吊着一只怀表,在胸前像钟摆一样晃悠着。
  日本人又把“最后通牒”喊了一遍,张作霖跟没听见一样,转身说:“上酒!”
  几十辆马车载着满满的酒桶,从胡同里驶出来。每个士兵都分到了一大碗酒,国际马路从北到南飘满了酒香。张作霖先干了两大碗,又让汤玉麟把酒倒满,高举过头,大吼:“弟兄们,干!”张作霖率先把酒喝干,双手举碗,摔在地上。近万名士兵也都喝干了酒,然后也像他们的师长一样把碗高举过头,摔在地上,稀里哗啦地响了足有五分钟。
  张作霖看看怀表,继续发令:“点火把!上刺刀!”
  一阵骚乱,火光闪闪,刀锋逼人。
  张作霖把怀表从脖子上取下,摔在地上,嘶声喊道:“子弹上膛!”
  近万人几乎同时拉动枪栓,推上子弹。
  张作霖抽出腰刀,仿佛马上就要动手。汤玉麟用胳膊碰了碰他,用下巴指指前边。张作霖转头一看,两个日本兵已把火把扔在地上,将平板车推过分界线,鞠了一躬,倒退着走回。
  板车上的张学良看得一清二楚。事后,有人恭维说:“你爸真厉害,像个大英雄,把鬼子生生给镇住了。”张学良哼了一声,只吐出四个字:“光棍!赌徒!”
  张作霖这一把还真是赌对了。过去,日本人根本没正眼瞧过他这个土包子。他去求见日本驻奉天领事,几次都吃了闭门羹。但自从这件事后,日本人对张作霖刮目相看。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237087.html

上一篇:唐不辱使命6篇
下一篇:人物优美作文3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